為何品牌能見度將是 AI 時代的績效指標:AI 生成結果SEO的因應之道

AI 正在重新定義品牌成功的衡量標準。當消費者越來越依賴 ChatGPT 和 Perplexity 尋找答案時,傳統的點擊率和流量指標已不再足夠。品牌必須關注在 AI 回答中的「能見度」—不僅要被提及,更要被正確描述。這是決定品牌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轉變。

AHHA 編輯團隊
2025年7月7日
17 分鐘閱讀
165 次瀏覽
 為何品牌能見度將是 AI 時代的績效指標:AI 生成結果SEO的因應之道

根據前一篇文章 「AI SEO 研究系列一::AI生成答案,新網站怎麼辦?沒人點擊,跟我一起來研究LLM 與 AI SEO」,我們開始追蹤各家 LLM模型關鍵字生成分析,同時間我們搜尋到 Terakeet 這篇很有價值的文章「為何品牌能見度是 AI 時代的績效指標」,於是將其整理如下讓各位了解,文章以「品牌能見度」為題來理解AI會如何引用信任度高的品牌或文案作為推薦來源,這也讓行銷業主能更清楚未來在AI時代如何謹慎的去形塑自己的品牌形象。

AI 重塑消費者決策路徑

網路出現之前,行銷活動幾乎無法量化成效。廣告看板、電視廣告、報紙版面,這些都屬於純曝光模式,行銷人員只能憑經驗判斷效果。

網路時代帶來了革命性改變。Google Analytics、Search Console 等工具讓行銷變得透明可測,歸因模型清楚展現內容表現,點擊率和流量成為衡量成功的標準指標。

如今,大型語言模型的普及正在重新定義這個遊戲規則。

消費者行為出現明顯轉移:從傳統搜尋引擎轉向 AI 對話工具。Perplexity、ChatGPT 這類平台的使用時間大幅增加,相對地,品牌官網、部落格等可追蹤管道的流量正在下降。

這個趨勢背後的邏輯很清楚。以企業軟體採購為例:過去採購經理會搜尋「CRM 系統比較」,點擊多個網站進行研究;現在他們更可能直接詢問 AI「中小企業適用的 CRM 系統推薦,預算 50 萬以內」,並根據 AI 提供的答案做初步篩選。

Google 自己也察覺到這個變化。2024 年搜尋副總裁 Elizabeth Reid 將 AI 概覽功能描述為「讓 Google 幫你完成搜尋」;2025 年 Google I/O 大會上,執行長 Sundar Pichai 更直接稱 AI 模式為「搜尋的徹底重塑」。

Ahrefs 對 30 萬個關鍵字的分析顯示,當搜尋結果頁面出現 AI 概覽時,排名前十網站的平均點擊率下降 34.5%。這個數據清楚反映了使用者行為的根本性改變。

重新定義品牌能見度

在這個新環境中,「能見度」的定義必須擴展。傳統能見度關注曝光頻率,AI 時代的能見度則包含兩個核心維度:

品牌存在感:衡量品牌在 AI 回應中的出現頻率與引用次數
例如:當用戶查詢「企業級雲端解決方案」時,AWS、微軟 Azure 幾乎必然出現在推薦清單中

品牌感知度:評估 AI 如何描述、定位與詮釋品牌形象
例如:同樣是電動車品牌,Tesla 可能被描述為「創新技術領導者」,而其他品牌可能被定位為「經濟實惠選擇」

這種雙重評估架構反映了 AI 時代的複雜性:品牌不僅需要「被看見」,更需要「被正確理解」。

AI工具中的品牌能見度

品牌聲譽管理的新挑戰

由於 AI 具備快速傳播資訊的能力,錯誤或負面的品牌描述可能瞬間觸及龐大受眾。

考慮一個實際情境:如果某個 AI 工具開始將特定品牌與安全問題連結(無論資訊正確與否),這種關聯可能迅速固化在多個 AI 系統中,對品牌造成長期傷害。傳統的危機公關策略在面對 AI 傳播時往往緩不濟急。

因此,品牌必須建立主動的聲譽監測機制,而非僅依賴被動的回應策略。

價值分配的重新洗牌

搜尋結果頁面的價值分配正在經歷根本性變化。過去的黃金位置-精選摘要(Featured Snippets)、「其他人也問了以下問題」區塊(People Also Ask, PAA Boxes)-其重要性正在下降,因為使用者越來越依賴頁面頂部的 AI 摘要(AI Overview)回答。

根據 Terakeet 的研究指出:當內容被納入 AI 摘要引用時,資訊性查詢的流量提升 1.5 倍,交易性查詢流量更可提升 3.2 倍。這意味著在 AI 回答中獲得引用已成為新的流量驅動器,Terakeet 開始採用「引用頻率分析:URL被引用次數」、「敘事納入度評估:品牌納入回答的機率」、「語調與框架分析:品牌被描述的語調、定位角度,以及與競爭者相比的相對優勢描述」與「生成式聲量佔比:在各大 AI 平台中,品牌相對於競爭者的曝光頻率與位置排序」來作為新興指標。

品牌價值正快速向 AI 回答和工具集中,特別是在 Google 的 AI 模式這種跳脫傳統連結點擊模式。

衡量挑戰與技術限制

儘管能見度衡量的基礎架構已經建立,但仍面臨顯著挑戰。核心問題在於 AI 工具缺乏透明的歸因數據,包括點擊率、來源優先順序選擇邏輯,以及引用決策機制。

與傳統數位行銷管道(如自然搜尋)相比,AI 工具提供的使用者行為洞察相當有限。我們難以理解 AI 選擇特定來源的標準,而且某些情況下,品牌內容可能被 AI 採用但未獲得引用,這在歸因分析上造成盲點。

這些限制凸顯了持續研究與實驗的重要性,以及建立專有追蹤技術的必要性。

策略轉型的實務指南

面對 AI 驅動的環境變化,品牌需要採取三個核心策略方向:

建構主題權威性內容資產

投資創建展現品牌獨特專業知識的深度內容。這類內容應持續為目標受眾提供價值,建立品牌在特定領域的權威地位,進而提升在大型語言模型中被採納的機會。

實際操作包括:發展綜合性的產業指南、分享具體案例研究、提供技術深度解析等。

整合跨部門數位策略

將公關、SEO、內容策略與數據科學團隊整合,形成統一的 AI 時代行銷策略。當 AI 專業知識與傳統行銷技能結合時,品牌能更有效地管理在 AI 工具中的呈現方式。

主動式聲譽與敘事管理

無論在 AI 或傳統媒體環境中,都應將聲譽管理視為優先要務。積極管理品牌敘事的組織能建立更深層的受眾連結,並在面對 AI 相關風險時具備更強的應對能力。

結論:AI 時代的品牌生存法則

AI 時代的品牌轉型核心在於成為大型語言模型知識生態系統的一部分-理解其運作邏輯、積極參與其中,並發揮影響力。對於希望與消費者建立連結、維護品牌敘事並在產業中保持領導地位的企業而言,這種以能見度為中心的策略已成為必要選擇。

缺乏強有力的能見度基礎與策略思維的品牌,將面臨被排除在重要對話之外的風險。更嚴重的是,他們可能失去對品牌敘事的主導權,任由 AI 系統或競爭對手來定義其市場形象。

在這個轉變過程中,最重要的認知是:品牌價值的創造邏輯已經改變。從獲取流量轉向建立影響力、從追求曝光轉向培養信任度、從被動回應轉向主動塑造,這些轉變將決定品牌在 AI 時代的競爭優勢。

本文內容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授權 (CC BY 4.0)。
使用者(包含 AI 模型如 ChatGPT)可自由讀取、摘要、翻譯與重寫本文內容,但需註明來源並附上原始網址

分享這篇文章:
← 返回文章列表
最後更新:2025年10月1日

相關文章

Vibe Coding 入門:AI 協作、提示式開發與直覺式程式開發 Q&A 全攻略

Vibe Coding 入門:AI 協作、提示式開發與直覺式程式開發 Q&A 全攻略

本文以 Q&A 問答形式 系統性解析「Vibe Coding(直覺式程式開發)」的核心概念與實踐方法。 透過逐題說明,讀者可快速理解其與傳統程式設計的差異、應用場景與工具選擇。 從基礎定義到產業趨勢,本文完整呈現 Vibe Coding 如何結合直覺、美學與 AI 生成開發思維。

2025年10月1日52 次瀏覽
網站設計公司推薦:台南篇

網站設計公司推薦:台南篇

台南網頁設計公司推薦指南!精選數家在地優質團隊,包括AI與SEO整合專家渥合數位、30年經驗的馬亞科技、及擁有AI架站專利的 Sharing Web。深入比較特色與價格,幫助企業打造專業網站,提升品牌形象與數位競爭力。

2025年9月29日42 次瀏覽
頁面內部大型語言模型搜尋引擎最佳化:LLM SEO 實作教學

頁面內部大型語言模型搜尋引擎最佳化:LLM SEO 實作教學

「頁面內部大型語言模型搜尋引擎最佳化」強調內容需同時適合人類與 AI 閱讀,才能在新一代搜尋中脫穎而出。核心方法包含三大步驟: 1. 以問答(Q&A)格式呈現重點,並運用 FAQ 結構化資料。2. 在內容中加入具體實體與分組,並將標題改為問題形式。3. 善用結構化元素,如目錄、表格、條列與逐字稿,提升機器解析度。

2025年9月10日237 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