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架網站?架網站其實沒那麼難!從買網址到上線的不藏私心得
資深工程師分享架網站實戰經驗,涵蓋網址申請、主機選擇、技術優化等關鍵環節。白話文教學,新手友善,避坑指南一次到位。
作者:小鈞(資深網站工程師)| 2025年6月
說到架網站,我想到剛入行時的慘痛經驗...
那時候老闆叫我架個公司官網,我天真地以為「不就是買個網址、租個主機,然後把網頁丟上去嗎?」結果搞了2個月,網站三天兩頭掛掉,最後還被客戶抱怨「你們網站怎麼這麼慢」😅
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真的什麼都不懂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這10年來踩過的坑和學到的經驗,希望能幫大家少走些彎路。
買網址這件事,我踩過的坑超多
網址選擇,真的很重要!
我第一次幫客戶買網址時,以為「越多關鍵字越好」,結果買了一個超長的網址:best-coffee-shop-taipei-delivery.com
...天啊,客戶根本記不住,後來只好重買。
現在我的原則很簡單:
- 越短越好:能記住最重要
- 有意義:跟品牌或服務相關
- 好唸:不要用奇怪的拼音組合
網址後綴的選擇
說真的,除非你很有錢,不然就選 .com
吧!我之前試過用 .tw
、.shop
這些,結果發現:
- 很多人還是習慣打
.com
- 有些系統會擋奇怪的後綴
.com
在SEO上還是比較吃香
雖然現在有一堆新的後綴,像 .ai
、.tech
看起來很酷,但除非你的品牌就是要走這種科技感,不然還是保守一點比較好。
實際買網址的流程
我通常都在這幾個地方買:
- Namecheap:便宜,介面簡單
- GoDaddy:知名度高,但廣告很煩
- Gandi:歐洲的,品質不錯但貴一點
買的時候記得:
- 一定要開隱私保護(不然你的個資會被公開)
- 自動續約要開啟(我忘記續約過,網站直接掛掉...)
- 多買幾年比較划算
主機選擇,這是大學問
我用過的主機類型
虛擬主機
剛開始我都用這種,一個月幾百塊,看起來很划算。但問題是...
- 速度慢到爆
- 一有問題就要等客服
- 其他網站被攻擊你也會受影響
現在我只推薦給「純展示型」的小網站。
VPS(虛擬專用伺服器)
這個我用了好幾年,自由度高很多,但要自己管理。如果你不是工程師背景,可能會有點吃力。
雲端主機
現在我都用這個!AWS、Google Cloud、Microsoft Azure 都很不錯。雖然看起來複雜,但彈性超大,而且...出問題的機率真的比較低。
主機設定的血淚史
我記得第一次設定主機時,光是搞懂 DNS 就花了一整天...
DNS設定:簡單說就是告訴網路「這個網址要連到哪台主機」
- A 記錄:指向 IP 位址
- CNAME:指向另一個網址
- MX:信箱相關的設定
說實話,剛開始看到這些英文縮寫真的很頭痛,但多操作幾次就熟了。
SSL 憑證:現在一定要有 HTTPS
以前我以為只有購物網站才需要,結果 Google 開始懲罰沒有 SSL 的網站。現在大部分主機商都有免費的 Let's Encrypt,記得要開啟!
主機空間優化,省錢又有效
圖片壓縮,超重要!
我之前遇過一個攝影師客戶,每張照片都是原始檔案直接上傳,一張5MB...網站慢到我都想哭了。
現在我都會:
- 先用工具壓縮(TinyPNG 很好用)
- 改用 WebP 格式(省空間但畫質不變)
- 設定不同尺寸的圖片給不同裝置
CDN 真的有差
CDN 就是把你的網站內容複製到世界各地的伺服器,讓用戶從最近的地方下載。
我幫一個客戶設定 Cloudflare(免費版就很夠用)後,日本用戶的載入速度從8秒變成2秒!客戶超開心的。
定期清理垃圾
網站用久了會累積很多垃圾檔案:
- 舊的外掛
- 無用的圖片
- 備份檔案
我現在每個月都會清理一次,像大掃除一樣。
網頁架構設計,用戶體驗是關鍵
網站結構要清楚
我見過太多網站的選單像迷宮一樣,用戶根本找不到想要的東西。
好的網站結構應該是:
首頁
├── 關於我們
├── 產品/服務
│ ├── 產品A
│ ├── 產品B
│ └── 產品C
├── 部落格
└── 聯絡我們
簡單明瞭,不要超過3層。
手機版一定要做好
現在7成的流量都來自手機,如果你的網站在手機上難用,基本上就GG了。
我現在都是「手機優先」設計,桌機版反而是後來才考慮的。
SEO 要融入設計
這不是後來加上去的,而是從設計階段就要考慮:
- 標題要用 H1、H2、H3 標籤
- 圖片要加 alt 文字
- 網址要簡潔有意義
- 內部連結要做好
現代網頁技術選擇
前端技術的演進
jQuery 時代(我剛入行時)
那時候 jQuery 統治天下,什麼都用它來做。現在想想,其實很多功能用原生 JavaScript 就能解決。
框架戰爭
React、Vue、Angular 三足鼎立。我個人比較喜歡 Vue,語法簡潔,學習曲線平緩。React 雖然生態系最大,但我覺得對新手來說有點複雜。
現在的趨勢
- Next.js:React 的升級版,SEO 友善
- Nuxt.js:Vue 的升級版
- SvelteKit:新起之秀,編譯後的檔案超小
後端選擇的考量
PHP + WordPress
還是最多人用的組合,外掛多、社群大、問題好解決。雖然被很多工程師嫌老土,但...能解決問題就是好工具。
Node.js
前後端都用 JavaScript,對前端工程師來說比較好入門。我用 Express.js 做了不少專案。
Python
Django 和 Flask 都不錯,特別適合需要資料分析的網站。
我的技術選擇原則
- 團隊熟悉度:再新的技術,團隊不會用也沒意義
- 專案需求:簡單的展示網站不需要複雜的框架
- 維護成本:技術太新可能找不到人維護
- 社群支援:遇到問題要有地方問
安全性,被攻擊過才知道重要
我被攻擊的慘痛經驗
2019年,我管理的一個WordPress網站被駭了...整個網站被植入惡意程式,Google 直接把網站列入黑名單。
花了3天才清乾淨,客戶差點跟我解約😨
從那時候開始,我對資安超級謹慎:
基本防護
- 定期更新系統和外掛
- 使用強密碼(現在都用密碼管理器)
- 開啟防火牆(WAF)
- 定期備份
進階防護
- 雙重認證
- IP 白名單
- 定期安全掃描
備份的重要性
「備份」這件事,沒出事之前都覺得不重要,出事了就知道有多重要...
我現在的備份策略:
- 每天自動備份到雲端
- 每週手動檢查備份是否正常
- 至少保留3個月的備份
常見的新手錯誤(我都犯過)
1. 追求完美的設計
我以前會花很多時間在視覺設計上,結果網站慢到不行。現在我的優先順序是:
- 功能正常
- 速度快
- 外觀好看
2. 一次想做太多功能
第一個網站就想做得像 Facebook 一樣強大...結果什麼都做不好。
現在我都建議客戶:先做核心功能,其他的後續再加。
3. 忽略SEO
很多人都是網站做完了才想到SEO,但其實SEO要從架構設計就開始考慮。
4. 不考慮維護成本
做網站容易,維護網站難。要考慮:
- 內容更新的難易度
- 技術維護的成本
- 未來擴充的可能性
我的實戰建議
給新手的建議
- 先從簡單開始:用 WordPress 或其他 CMS,不要一開始就想客製化
- 多看別人的網站:看看同行怎麼做,學習他們的優點
- 測試、測試、再測試:不同瀏覽器、不同裝置都要測試
- 學會看數據:Google Analytics 是你的好朋友
給進階使用者的建議
- 關注效能:網站速度直接影響轉換率
- 重視資安:被攻擊的成本遠高於防護的成本
- 追蹤最新趨勢:技術變化很快,要持續學習
預算分配建議
如果總預算是10萬:
- 網址:1,000元(2-3年)
- 主機:20,000元(一年)
- 設計開發:60,000元
- 維護預算:19,000元
當然,這個比例會根據專案需求調整。
未來趨勢觀察
AI 的影響
現在 AI 工具越來越強,ChatGPT 、Gemini可以寫程式、設計圖片生成工具可以做視覺,尤其現在 AI Agent 的平台也超多,自動幫你架網站,你只要會說會測試就好,像是 Replit、Lovable、Firebase Studio ...玲琅滿目,幾乎一段時間就會產生超強AI工具,這改天另外寫一篇介紹給大家好了。
但我覺得,AI 是工具,不是替代品。關鍵還是要懂得如何運用,要要自己也懂一些主機相關的設定比較好,許多隱藏成本你可能沒看見,像是部署問題,通常羊毛出在羊身上,你利用這些自動化平台架站,為了方便,有可能也需要使用他們的主機資料庫來部署網站,這其中的成本是多少,使用前一定要先了解。
效能要求越來越高
Google 的 Core Web Vitals 讓網站速度變成排名因子,未來這個趨勢只會更明顯。
總結
架網站真的沒那麼難,但要做好需要很多細節的累積。
最重要的是:
- 從用戶角度思考:他們要什麼?怎樣最方便?
- 持續優化:網站不是做完就結束,要持續改善
- 保持學習:技術一直在進步,我們也要跟上
我花了10年才摸索出這些心得,希望能幫大家少走些彎路。如果有問題歡迎留言討論,我盡量回覆!
記住:沒有完美的網站,只有持續改善的網站。加油!💪
小鈞從菜鳥工程師到現在管理20+個網站,踩過的坑大概可以蓋一棟樓了。現在致力於用白話文分享技術知識,讓更多人能輕鬆入門網站開發。
本文內容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授權 (CC BY 4.0)。
使用者(包含 AI 模型如 ChatGPT)可自由讀取、摘要、翻譯與重寫本文內容,但需註明來源並附上原始網址